一、项目名称: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
二、立项时间:2011年
三、项目等级:省级
四、建设目标任务
本教学团队建设旨在将本专业建成主要服务“中部崛起地区”的示范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实验教学基地,同时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本团队建设成在河南省食品行业和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五、开展建设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1~2名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领军人物。积极聘请、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者来我院兼职指导学院的教研工作。每年聘请3~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讲学。
2.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仪器分析网络教学试点的基础上,进行食品化学、畜产品加工学、果蔬食品工艺学和发酵食品工艺学等网络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岗位竞聘、职称晋升、综合奖励、评优等各个方面,将教学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3.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和国内学术交流。鼓励1~2名团队成员出国进修博士后访学工作。
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现有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力争使仪器分析、畜产品加工学、果蔬食品工艺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食品发酵工艺学等4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5. 加大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快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 为申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配置必要的大型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实验仪器装备水平。
6. 进一步增强理论研究的水平,抓精品力作。加强团队意识和学科交叉,为出精品力作创造条件。每年科研成果总数10项以上,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大于30篇。
7. 积极加强应用项目和横向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拓宽科研范围,把应用项目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转让应用项目2~3个,申报专利1~2项,与2~3个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研发工作,在未来三年内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或咨询服务不少于6次,开发产品不低于10项。
六、取得成果及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建设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 每年邀请3~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讲学。
2. 制订了资助教师每三年确保外出参加1次学术交流的制度,并且已经开始实施和见效。
3. 1名教师到澳大利亚高校进修学习,4名教师到美国学习考察。
4.建设了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以及2门校级精品课程。
5. 累积投入1100万元进行实验室改造和设备更新, 为申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配置必要的大型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实验仪器装备水平。
6. 积极加强项目申报和课题研究。成功申请到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年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30篇。
七、人员组成(2011年申报表)
孙俊良、马汉军、赵 良、魏新军、赵瑞香、莫海珍、刘 玺、李 波、李光磊、张军合、余小领、高 晗、徐贵华、刘本国、胡梁斌、梁新红、曾 洁、计红芳
(食品学院供稿,魏新军撰写,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