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2001年。中心的前身是原生物类教学实验室,而生物类教学实验室始建于1949年建校之初。在6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中,实验室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标本、教材、实验指导书和经典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2001年,在整合原有农学、园艺、植保、及动物科学等专业实验室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9月,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确定为“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7月,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现有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师团队。有专兼职教师72人,其中专职教师48人,兼职教师6人,基地指导教师1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46人;博士24人,硕士26人;“双师型” 教师32人;国家、省优秀专家4人,归
国
博士学者6人。中心主
任李友勇
教授是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曾宪梓师范教育基金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中心下设10个教学实验室、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研究所。承担农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园林、园艺和环境科学等12个本科专业54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开出不重复实验300余个,野外实习350余学时,实验开出率达100%,总教学工作量超过32万人时数/年。中心已发展成为队伍稳定、体系完善、内容先进、实材完整、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省内外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生物学人才。
自“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以来,学校先后投入建设资金约3000万元,目前,中心面积达
6418 m2
,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00余台(套),总资产额达3309万元。共承担各类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59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2项,厅局级47项,累计获得外源经费1600余万元。近三年累计发表论文373篇,核心期刊247篇,SCI/ISTP 收录31篇,获科研成果38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2000年以来,中心承担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省项目37项;获得各类成果2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通过鉴定32项,2008年通过省级鉴定12项。编写出版教材29部,自编实验教材36部,其中21世纪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建成了河南省优质课程2门(植物生理生化,作物育种学),河南省精品课程4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
此外,中心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还重点抓了软件建设,进一步规范实验内容,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明确中心的建设理念和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促进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促进与人才能力培养与成果孵化、产业化相结合;构成“基础型实验一综合设计性型实验一研究创新型实验” 3个层次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研产’相结合,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能力培养目标,为了“产学研”更好的结合,2007年生命科技学院成立了生物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理事会,与30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实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生物类专业的发展。2012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在郑州航空港台湾科技园召开。并作为发起单位,共同组织了中原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巨大空间。2013年与华兰生物工程公司合作开设“华兰班”,聘请企业主管和技术人员授课,尝试人才订单培养,目前30多人的培训班正在按计划上课。总之,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生命科技学院供稿,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