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园艺
二、立项时间:2010年
三、项目等级:国家级,2005年省级
四、建设目标任务:
1. 构建一个知识性、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园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人才服务面向河南省及全国园艺行业一线技术人才。
2. 完善产、学、研体系,完善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让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课程设置,参与监督、管理教学过程,培养具有从事园艺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生产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
3. 改革并建设新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扩展课程等,新建3-5门河南省和学校精品课程。增设2-4门双语课程。
4. 完善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实训基地实习、毕业论文与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使每个专业方向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4个以上。
5. 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较高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稳定在50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等)人数超过60%,双师教师超过30%,兼职教师20%以上,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
五、开展建设内容
1.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能创业”的教育理念,在办好果树、蔬菜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拓展观赏园艺方向、设施园艺方向、休闲园艺及园区管理方向,制订好体现教育理念的园艺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制定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拓宽专业口径,按学科大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课模块的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注重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坚持实施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同时,构造创新教育体系,依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一、二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二、三年级学生重点培养生产实践能力与,三、四年级学生重点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以学校为主,聘请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兼职教师来自同类学校、著名科研院所的蔬菜、果树、花卉方向专家、园艺公司的高级园艺师和市场营销高管等,联合组建成一支复合型,多样性,产学研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师资队伍。
3.不断完善园艺“三·三制”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到企业和科研单位实习和科研训练,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促进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集教学、科研与产业化的教学运行体系。
六、取得成果及进展情况
1. 组织成立园艺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园艺名牌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教高[2007]1号)有关文件精神,检核本专业现状,提出建设目标和大纲。详细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落实具体可执行的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开放园艺栽培与生理实验室。
2. 对照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细分目标、落实了具体的建设和负责人员,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3. 将花卉学实验室建成了新乡市重点实验室;增加电子阅览室1个;2门主干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主编公开出版教材2本。
4. 完成对于特色专业建设的细节修正和自检。在本专业内部率先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核,在一些细节性问题上超额完成教育部的建设要求,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七、人员组成等
姓名 |
学位 |
技术职称 |
承担工作 |
姚连芳 |
硕士 |
教授 |
全面负责项目管理与实施 |
赵一鹏 |
博士 |
教授 |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
李保印 |
博士 |
教授 |
校内实习基地 |
刘会超 |
博士 |
教授 |
园艺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
王广印 |
硕士 |
教授 |
蔬菜师资队伍 |
张传来 |
硕士 |
教授 |
校外实习基地 |
扈惠灵 |
博士 |
副教授 |
果树师资队伍 |
周俊国 |
博士 |
副教授 |
园艺植物育种师资队伍 |
孙涌栋 |
博士 |
副教授 |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
周瑞金 |
博士 |
副教授 |
园艺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
园林园艺学院供稿,李贞霞撰写于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