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
二、立项时间:2012
三、项目等级:省级
四、建设目标任务
加强与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构建工学结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完善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校内外)的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机制,使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运行模式与专业建设有机结合,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培养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区域服务能力强、装备制造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基地。
五、开展建设内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但“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不久,没多少成熟经验可借鉴,一切还都在摸索中。2012年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建设,计划开展如下工作:
1.培养模式探索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按照“五项对接”原则,探索构建 “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标准体系。
2. 教学研究与改革
参照职业岗位要求,以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为指导,重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特色教材,建立专业与行业企业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除理论性强的课程外,分别采用现场教学、综合训练教学、以赛促学及项目教学等方法。
3.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教师学历和选送教师到企业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建立一支以双师教师为基础、骨干教师为中坚、专业方向涵盖面广、教学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按照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改善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条件,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习基地等措施,构建“四平台、四结合、五环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5. 校企合作机制探索
基于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师资培训、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共建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六、人员组成
专业建设负责人是陈锡渠教授,成员中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3人,新乡市文明教师1人,校优秀教师8人。
姓名 |
学位 |
技术职称 |
姓名 |
学位 |
技术职称 |
陈锡渠 |
硕士 |
教授 |
冯启高 |
博士 |
教授 |
苏建修 |
博士 |
教授 |
郑竹林 |
硕士 |
教授 |
杜家熙 |
硕士 |
副教授 |
傅 宇 |
硕士 |
教授 |
马利杰 |
博士(后) |
副教授 |
付素芳 |
博士 |
副教授 |
王世保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曹保亮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赵建敏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朱双文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七、取得成果和进展情况
机电学院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加强了教学模式研讨、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几年来,先后发表“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教研、科研论文40余篇;取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双岗实习,职教师资双技能培养新模式”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成果5项;出版《数控机床》》等教材20多部;本专业的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5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2. 2013年初机电学院借全校培养方案修订之机,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结合机电学院的具体办学条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数控工程师人才” 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五项对接”原则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制定了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加了企业培养模块、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已在2013级学生中试运行。
3. 已和新乡市日升轴承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初步达成协议,共同完成学生企业培养部分任务,开展“四平台、四结合、五环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4. 近两年先后获得160万专项建设经费,用于数控技术、液压等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完善。
( 机电学院供稿,陈锡渠撰稿,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