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项时间
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2.课程组成员
姓 名
|
性 别
|
出生年月
|
职 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李建芹
|
女
|
1965.09
|
教授
|
心理学
|
主讲教师
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
王冰蔚
|
女
|
1969.10
|
教授
|
心理学
|
主讲教师
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
刘秋云
|
女
|
1976.08
|
副教授
|
教育学
|
主讲教师 教法设计
|
李红义
|
男
|
1970.04
|
讲师
|
心理学
|
主讲教师 教法设计
|
马 燕
|
女
|
1980.11
|
讲师
|
心理学
|
主讲教师
|
李艳艳
|
女
|
1976.12
|
实验师
|
计算机
|
实验教学
|
冯 丽
|
女
|
1980.05
|
讲师
|
教育学
|
主讲教师
|
王 晶
|
男
|
1981.10
|
讲师
|
心理学
|
主讲教师
|
李亚玲
|
女
|
1981.07
|
讲师
|
心理学
|
主讲教师
|
3.建设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做到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进展,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和学术水平,打造教学名师团队。完善和改进教学设施条件,实现教学环境全部网络化。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取得优秀研究成果。
4.建设特色
1.确立了心理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心理目标和心理素质养成目标的“双重”目标体系,充分体现知识与素养、心理健康与从教素养的统一,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方位指导和帮助。
2.确立了心理学T型“4+
3
”
课程内容模块。课程内容模块的确立,纵向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突出心理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学生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起解释、组织和整合作用。横向上要以教育教学和学生自身实际为中心,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课程模块内容包括心理动力、认知心理、情绪心理、个性与社会性、学习心理、教师心理、中学生心理等七大领域。其中前四部分为核心模块,主要了解人类一般心理与行为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技术,后三部分为扩展模块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核心模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心理学基本理论,是心理学课程的核心,必须开设。扩展模块是核心模块基础上的延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加强,以选修课的形式安排课程。
3.构建了心理学分层次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取向,构建了以科学性为基础,凸显人文性、应用性与操作性的心理学教学方法体系,针对性的促成多元化的心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达成心理学课程目标,依据心理学教学原则,构建了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性的分层次教学方法体系。(见下图)
4.设有凸显特色的心理学课程网站和心理测试网站,建有资料齐全的网络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题库,参考文献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5.拥有功能齐备的心理学实验示范中心。中心拥有心理实验仪器、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应用系统等实验设备,是集心理学实验、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具有实验方式多样化、实验功能多元化、实验手段现代化、心理实验室效益最大化等特色。
5.取得成果
1.2010年心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
2.2011年心理学实验示范中心被评为校级实验示范中心。
3.“基于新课改视角的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优化与改革实践”项目于2012年10月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并于2013年11月结项。
4.《中学生心理健康》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进展情况
正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网络资源。
(文法学院供稿,李建芹撰写,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