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3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资助150万元。本试点项目的建设总体目标为: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坚持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主要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方针,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上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引进、培养和稳定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学术骨干,继续充实学术研究队伍,调整、完善学科结构。
一、项目总负责人及参与人员情况
本项目总体负责人
冯喜兰
教授,为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全国优秀教师,校十佳教师,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制药工程专业联谊会理事。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
|
学位
|
技术职称
|
承担工作
|
冯喜兰
|
学士
|
教授
|
主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及综合改革方案及项目总体实施
|
张裕平
|
博士
|
教授
|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及综合改革方案
|
许光日
|
博士
|
副教授
|
负责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团队建设,科研管理、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建设
|
胡林峰
|
博士
|
副教授
|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生物活性测定、生物农药毒理学等课程建设
|
许明录
|
博士
|
副教授
|
教学管理,落实培养方案
|
刘 萍
|
博士
|
副教授
|
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
陈 军
|
硕士
|
讲师
|
剂型加工及生物农药类课程建设
|
韩会娟
|
硕士
|
讲师
|
农药合成等课程建设
|
牛红英
|
博士
|
副教授
|
负责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团队建设
|
张甲敏
|
硕士
|
教授
|
实验管理、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建设
|
二、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
本试点项目要求经过三年的探究与实践,将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呈现出具有“多样化”和“综合性”特点。具体为:
1.制订一个融知识性、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培养能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进行生产、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围绕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在职培养、校外引进、从企业聘用等措施,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根据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素质拓展课等。新建1-2门河南省和学校精品课程。
4.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专业核心课程实验课时的比例达30%以上。
5.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达80%以上。
6.建立全新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型思维,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科研开展科研和产品创新,建设3至5个创新创业平台,为本专业50%以上在校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
7.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让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课程设置,参与监督、管理教学过程,培养能与企业生产和管理对接的新型人才。
三、本试点项目已取得的工作成绩
按照建设进度安排,在改革试点项目总负责人冯喜兰教授的带领下,2014年我院围绕以下几项任务开展了成果显著的工作:
(1)新建、改扩建实践教学仪器:通过对项目经费的合理规划,以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第二课堂的开设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实施的第一年中重点建设了“制药工程”仿真实训室,采购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制备色谱、倒置显微镜等大型关键实践教学仪器与设备,极大的推进了化学化工学院相关学科(应用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及工艺)本科生的培养及教师科学研究的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特色鲜明专业核心课程群:以 “优化整合”为原则,坚持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学生为根本、学科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确定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架构。经过一年的实践,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课程联系、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任课教师之间的磨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研究、探索新式教学方式方法: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敬业精神”,有针对性的对主干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采用“3+1”培养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三者相结合、相促进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成功申报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及并获批校级制药工程教学团队。
(4)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依托河南科技学院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以各种横向课题为牵引,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先后与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永胜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本专业教育见习、实习的需要,为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