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烹饪与营养教育特色专业
二、立项时间:2011年
三、项目等级:省级
四、专业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批准设立的烹饪专科专业。1993年开始招生,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也是目前河南省高校中唯一一个烹饪本科专业,在河南省高校专业体系中占有独特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本专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烹饪协会理事单位、河南餐饮和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教育部、中国烹协餐饮管理专业本、专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烹饪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先后于2008年、2009年成功举办了中央直属机关豫菜培训班以及河南省传统豫菜高级研修班,本专业学生70余人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餐饮服务工作。
五、项目负责人:
李光磊,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餐饮业标准建设委员会委员、餐饮业国家级评委、河南省餐饮与饭店业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烹饪科学、谷物产品深加工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目前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
建设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教学意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业,达到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在同类高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改革中起示范作用。
六、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烹饪与营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底蕴以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师资队伍:根据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性和技能应用性的特点,建立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3.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4. 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1个现代化的多媒体烹饪工艺示范实验室,力争2~3年内建设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满足专业实践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5. 科学研究: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的办学方针,鼓励教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加强学术交流,强调科技创新意识,继续加强烹饪基础和烹饪工艺研究。
七、取得成果及进展情况:
1.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培养方案修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立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2012年完成了四年制培养方案的修订,2013年在以前修订的基础上完成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两年来,选派了3名教师到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院校进修,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邀请了复旦大学孙科志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工作。
3. 教学研究研究
通过使教师树立发展的观点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持续发展。两年来,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烹饪化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出版《烹饪化学》等教材2部。
4. 实践教学
加大烹饪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两年来新增仪器设备80多万元,完成了烹饪工艺示范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5.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对于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两年来,承担省科技厅、教育厅、新乡市等各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相关论文12篇。
八、人员组成:
马汉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院长,河南省餐饮与饭店业协会副会长。
孙俊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学院科技处处长,河南省餐饮与饭店业协会顾问。
孙科祥,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副院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烹饪大师,河南省餐饮与饭店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海林,教授,河南省餐饮与饭店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河南省餐饮文化、烹饪理论研究带头人,中国烹饪学研究专家。
张令文,博士,河南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系主任,新乡市餐饮协会常务理事。
联系人:李光磊
电话:1593732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