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带头人:侯 振 雨
团队成员:冯喜兰、娄天军、谷永庆、李芸玲、李 英、
杨凤霞、张毅军、侯玉霞、牛红英
项目等级:河南省教学团队
承担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教学对象:生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学院和园艺园林学院等6个院系,15个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每年约2000名学生)。
团队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科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为主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使师资队伍和课程群在质量、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和优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强力支撑。
团队建设目标:
按团队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和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
教 授:侯振雨、冯喜兰、娄天军、杨凤霞
副 教 授:李英、牛红英、谷永庆、张毅军
讲 师:李芸玲、侯玉霞
博 士:李英、牛红英、李芸玲、张毅军、侯玉霞(在读)
留学人员:李英、牛红英
博 士 后:李英
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牛红英、李英
全国优秀教师:冯喜兰
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侯振雨
省教学标兵:杨风霞
省师德先进个人:娄天军
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牛红英
校级名师:冯喜兰
校级十佳科技工作者:侯振雨
新乡市青年科技专家:侯振雨
校十佳教师:冯喜兰
新乡市“三八”红旗手 :冯喜兰
新乡市“巾帼建功”标兵 :冯喜兰
教育部高等农林院校理科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娄天军
团队课程建设主要成果:
省级教学团队: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教学法
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
省级网络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校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省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分析化学
省重点实验室培育计划:分析化学实验室
校重点发展学科:分析化学
校优先发展学科:有机化学
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口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材建设主要成果: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1版,主编,侯振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2版,主编,侯振雨、郝海玲、娄天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一等奖。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3版,主编,侯振雨、范文秀、郝海玲,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1版,主编,王泽云,范文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主编,范文秀、娄天军、侯振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近年来,参编教材13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近年来团队以第1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在素质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课件、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获教学成果奖和鉴定10多项。其中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研究成果鉴定4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一等奖1项。
科研情况简介:
团队不仅注重教学研究,而且也注重通过专业理论研究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团队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获科研经费100多万元,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达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多篇,获省、厅级以上成果奖10多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对外合作交流简介:
团队通过选派教学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学习(李英和张毅军分别到日本和韩国进行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如韩国亚洲大学金炯泽教授、美国杨百翰大学Milton L. Lee教授、南开大学宋礼成院士等);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如全国高等学校基础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分析化学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