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自2001年开设以来,作为专业基础课先后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开设,经过多年改革和建设,2005年建成河南省精品课程。
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调控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通过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习,主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去分析、理解生命现象与过程,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能力。(2)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基本科学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子生物学教学实习(综合性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课堂除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外,还通过运用图片、动画和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考核方法的完善、教学资源的拓展等。通过多年建设,已建成了内容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采用传统教学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制定了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教材采用朱玉贤等主编的《分子生物学》(第4版)作为理论课的主要教材,同时提供了一些适合学生课下学习和参考的中英文参考资料,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和课外参考读物。不断扩充教学资源,建立了分子生物图片库、动画库等供学生课下学习和参考。
项目负责人常景玲,女,1963年3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生物制药的研究开发与生物工程学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与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在肌苷、鸟苷、D-核糖、三氮唑核糖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生产、研发、工艺改进、新技术引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主持有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省教育厅科学研究、新乡市发展规划等项目。主持完成有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厅局级一、二等奖等成果奖励,获《活性干酵母直接转化人参皂苷的方法》等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讲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获河南省精品课程,《生物工艺学》获校级精品课程。负责的生物工程专业获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卓越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教学团队成员简介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技术 职务 |
学位 |
在教学中 承担的工作 |
常景玲 |
女 |
1963.03 |
教授 |
学士 |
课程建设规划 |
周 岩 |
女 |
1962.11 |
教授 |
博士 |
课程总体设计 |
赵俊杰 |
女 |
1974.09 |
副教授 |
硕士 |
课程教材、讲授内容、实践教学的建设 |
胡海燕 |
女 |
1973.12 |
副教授 |
博士 |
课程课件教材、讲授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设 |
胡铁柱 |
男 |
1975.07 |
副教授 |
博士 |
课程教材、讲授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设 |
胡佩实 |
男 |
1977.12 |
助教 |
学士 |
课程数据库建设 |
付庆云 |
女 |
1981.11 |
助理实验师 |
硕士 |
课程实验教学建设 |
贺 杰 |
女 |
1978.10 |
实验师 |
硕士 |
课程实验教学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