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二、立项时间:2012年
三、项目等级:省级
四、建设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本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方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性专业,从而引领我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开展建设内容
1.创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提高本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加大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引进人才待遇,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引进双聘院士1名。积极鼓励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使本专业教师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快的提升。
2.进一步修订教学方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立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理论基础以及基本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编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加大精品开放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力度
3.加大教学研究和改革力度,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开放实验室,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实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每年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行观摩教学等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包括实验设备和试验经费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课目设计和应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5.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入手,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育教学督导反馈和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反馈等措施,保证教学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建立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行期初、期中、期末的“三查”制度,和学生、同行、专家的“三评”制度,加强授课计划、教案、试卷、毕业论文等教学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规范、高效、有序。
六、取得成果及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建设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加强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新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选派3名教师分别到国内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教学研究。获得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资助1项,普通项目资助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2项。完成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建设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
4.加大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投资力度。一年来累积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达到420万元,其中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费120万元,其它投入300万元。
七、人员组成(2012年申报表)
马汉军、魏新军、赵良、赵瑞香、张军合、余小领、高晗、郭延成、梁新红、曾洁、莫海珍、胡梁斌、李斌、牛生洋
(食品学院供稿,魏新军撰写,2013年12月)